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邮箱登陆
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

自然资源资本化前沿讲座第三讲开讲

作者: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 发布于:2017/06/08 14:24:14 点击量:

微信图片_2017060617364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70606173118.jpg 微信图片_20170606173507.jpg



6月5日下午3点,张成思教授学术报告会在绿色发展研究院会议室如期举行,这是自然资源资本化前沿讲座的第三讲。张伟教授、廖显春教授、卢清水教授、刘祥霞副教授和10多位在读博士生、硕士生以及相关学院的本科生参加了讲座。本次报告会由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与山东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报告会由张伟教授主持。

张成思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商品金融化问题研究》。张成思教授首先介绍了现代金融学发展的百年史。随后,张成思教授介绍了本次报告的研究逻辑。

在第一部分中,张成思教授介绍了商品金融化的研究背景。张成思教授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下降等问题,认为经济金融化“催生”了商品金融化。

在第二部分中,张成思教授介绍了投机、投资与金融化。张成思教授认为投机和投资是商品金融化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商品金融化的发展需要投机商人。随后,张成思教授介绍了商品金融化的定义。

在第三部分中,张成思教授介绍了商品金融化的典型案例。包括农产品、中药材、茶产品以及紫砂壶等商品的金融化问题。除此之外,张成思教授还介绍了历史上商品金融化的案例,比如唐代的粮食金融化、清代的生丝金融化、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以及上世纪80年代疯狂的君子兰等。

在第四部分中,张成思教授介绍了金融化的基本逻辑,分析了商品金融化演进逻辑的两个阶段,并得出了相关结论。之后,张成思教授提出了商品金融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告结束后,与会者就商品金融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刘祥霞副教授提到,文化创意产业参与金融化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对这一问题应当如何解释?对此张成思教授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每个国家的欣赏偏好、文化融入度以及文化创意的具体内容等多重复杂因素相关,所以难以形成金融化。张伟教授提出,现在的碳排放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也比较冷清,这些市场要想活跃的话,必须有中间商的投机行为。张伟教授还谈到商品金融化与自然资源资本化的区别,即商品金融化是实物的金融化,商品最后变为投资品,而自然资源资本化则重点研究产权的金融化。对于张成思教授谈到的商品定价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联动,张伟教授认为自然资源资本化课题组也可以研究产权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李成宇博士提出,金融化的商品都是被动的的金融化,是否存在生产者主动将商品金融化的行为,对此张成思教授认为商品的金融化既存在被动的行为,也存在主动的行为。廖显春教授和芦清水教授也都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对此,张成思教授均给予了详尽的回答。讨论结束后,张伟教授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并对张成思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主讲人简介:张成思,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主任、房地产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曾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与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等。近年来以独立或第一作者在JMCB、JIMF、IJCB、IREF等国际主流S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数成果为刊首文或封面文章。2010年获得“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10年评选6篇),2013年荣获“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2015年其专著《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6年获得第二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李磊磊,2017-06-08)













通知公告
  • 环境经济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650
电子信箱:cfy0610@163.com
版权所有:济南大学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650 鲁ICP备160477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