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邮箱登陆
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

自然资源资本化前沿讲座第二讲开讲

作者: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 发布于:2017/04/10 09:25:30 点击量:



4月6日下午2点,自然资源资本化前沿讲座第二讲在绿色发展研究院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与山东龙山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第二讲由廖显春教授主讲,题目为《可再生资源的价值评估及资本化路径》。

廖显春教授首先阐述了可再生资源的内涵与外延,并以林业资源为例分析了可再生资源的特点。然后,廖显春教授阐述了可再生资源资本化的必要性,指出虽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但也需要提高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廖显春教授介绍了可再生资源价值评估的四种方法,即成本法、享乐价值法(HPM)、条件价值法(CVM)和选择模型法(CM)。其中,廖显春教授重点介绍了享乐定价模型,通过以往文献以及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分析了享乐定价模型的优势与劣势,并进行了详细的模型推导与分析。最后,廖显春教授介绍了可再生资源资本化的具体路径,包括可再生资源使用权的交易、可再生资源使用权的抵押、可再生资源使用权的信托、可再生资源使用权的证券化等。

讲座结束后,与会者就可再生资源的价值评估及资本化路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黄兴年教授在发言中提到虽然山地承包权可交易,但是国家实行“封山育林,一草一木不能动”的政策,该如何开发山地从而实现自然资源资本化呢?对这一问题,与会者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在山地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可行的路径,旅游资源资本化既符合国家“封山育林”的政策,也使山地资源得到了开发。博士生孟璐莎介绍了山西的山地资源使用情况。她指出,有些地方对山地资源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开发,比如种植蘑菇等,但是最终都因为效益低下而停止了开发。张伟教授和廖显春教授认为,这只是对自然资源简单的直接开发,是低级的自然资源资本化,要想提高经营效益,必须实现高级自然资源资本化。博士生李成宇提出是否有一种统一的资产价值核算方法来对各种资源进行核算。对此,廖显春教授给予了说明,他认为各种资源的核算方法各不相同,这取决于研究者的视角,而且资源的价值也要依需求市场而定。

最后,张伟教授进行了总结。张伟教授指出,可再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不同的自然资源其资本化路径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有必要将研究目标进行细分、深化研究,对不同自然资源的资本化提出不同的政策建议才更可行,更有价值。同时,廖显春教授提到的“资源诅咒”理论很重要,我们的课题研究需要与之结合起来。“资源诅咒”理论是自然资源资本化的重要动因。自然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导致自然资源的低效使用,所以必须通过自然资源资本化,将自然资源转让给效率高的企业开发才能使其利用效率最大化,也才能避免“资源诅咒”的发生。当然,自然资源的闲置也不可取。自然资源的闲置只会造成人们“坐在金山讨饭吃”,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通过自然资源资本化,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而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影响。最后,要注意研究自然资源使用权交易的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会有企业成为自然资源使用权交易的买方?为什么会有企业成为自然资源使用权交易的卖方?自然资源使用权交易同企业股权交易是否有关系?对此,张伟教授认为,企业兼并中的“休克鱼”理论,对自然资源使用权交易同样适用。

主讲人简介:廖显春,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特聘岗位教授。2007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奥本大学获得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德国汉堡大学做访问研究。回国后在南开大学工作,2015年全职调入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工作。长期以来从事绿色金融、环境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在《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Forest Science》、《Journal of Legal Aspects of Sport》、《Forest Products Journal》、《Agricultural System》、《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资源科学》、《世界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40余篇论文。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研究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项。




                                      (李磊磊,2017-04-10)













通知公告
  • 环境经济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650
电子信箱:cfy0610@163.com
版权所有:济南大学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电话:0531-82767650 鲁ICP备16047771号-1